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性

被引:14
作者
邓欢欢
杨长明
李建华
葛利云
赵建夫
机构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碳源代谢特性; Biolog方法; 功能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2 [环境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供试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能力,床体上层高于床体下层,前部高于后部.在实验期内,前部上层样点平均色度变化(AWCD)值增长速率较前部下层、后部上层及后部下层分别高出83.3%、15.8%和57.1%.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基质微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其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前部上层基质微生物利用率较高的碳源为糖类和氨基酸,而前部下层对聚合物和羧酸的代谢程度最高.功能多样性指标分析表明,基质上层微生物群落丰度、均匀性和多样性指标均高于下层,前部下层微生物群落的均匀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取样点,存在较强的优势种;后部下层的丰度指数则明显低于其他采样部位.
引用
收藏
页码:698 / 7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状况与净化效果相关分析 [J].
付融冰 ;
杨海真 ;
顾国维 ;
张政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6) :46-51
[2]   生物过滤塔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性 [J].
席劲瑛 ;
胡洪营 ;
姜健 ;
钱易 .
环境科学, 2005, (04) :165-170
[3]   人工湿地基质中酶活性和细菌生理群的时空动态特征 [J].
周巧红 ;
吴振斌 ;
付贵萍 ;
成水平 ;
贺锋 .
环境科学, 2005, (02) :108-112
[4]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 [J].
吴振斌 ;
梁威 ;
邱东茹 ;
周巧红 ;
成水平 ;
付贵萍 ;
贺锋 .
生态学报, 2002, (07) :1012-1017
[5]   Assessment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a constructed wetland that receives acid coal mine drainage [J].
Nicomrat, D ;
Dick, WA ;
Tuovinen, OH .
MICROBIAL ECOLOGY, 2006, 51 (01) :83-89
[6]  
Bacterial activities in the sediment of Lake Velencei, Hungary[J] . Andrea K. Borsodi,Péter Vladár,Gábor Cech,Gábor Gedeon,Bánk Beszteri,Adrienn Micsinai,Mária N. Reskóné,Károly Márialigeti.Hydrobiologia . 2003 (1)
[7]  
The use of sub-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the Czech Republic: 10 years experience[J] . Jan Vymazal.Ecological Engineering . 200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