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钵山组复理石中的内潮汐沉积

被引:8
作者
丁海军
孟祥化
葛铭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沉积盆地研究所
关键词
深水牵引流沉积; 内潮汐沉积; 沉积微相; 复理石; 重力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贺兰拗拉谷米钵山组复理石由具有递变层理、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复杂多向交错层理、飘逸层理和波痕构造的韵律性砂岩、粉砂岩、泥岩薄互层组成。根据双向沉积构造等典型物性特征识别出3种内潮汐沉积微相,即飘逸层理砂泥岩韵律性薄互层微相,单向交错层和交错纹理砂岩粉砂岩微相,双向交错纹理和羽状交错纹理砂岩粉砂岩微相。结果表明:研究区复理石为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重力流以及原地沉积复合成因;经典的鲍玛序列是有待商榷的;重力流与牵引流存在流态转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J].
何幼斌 ;
高振中 ;
张兴阳 ;
翟永红 ;
旷红伟 .
古地理学报, 2003, (04) :414-425
[2]   江西修水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修水组内波内潮汐沉积 [J].
郭建秋 ;
张雄华 ;
章泽军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1) :47-52
[3]   西秦岭古代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及其成因解释 [J].
晋慧娟 ;
李育慈 ;
方国庆 .
沉积学报, 2002, (01) :80-84
[4]   浙江桐庐上奥陶统堰口组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J].
何幼斌 ;
高振中 ;
李建明 .
古地理学报, 1999, (03) :65-72
[5]   浙江桐庐晚奥陶世内潮汐沉积 [J].
何幼斌 ;
高振中 ;
李建明 ;
李维锋 ;
罗顺社 ;
王泽中 .
沉积学报, 1998, (01) :1-7
[6]   塔里木盆地TZ30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J].
高振中,彭德堂,刘学锋,何幼斌,符翔,李东升,钟广法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6, (04) :9-14
[7]   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芬卡苏地区奥陶纪海底水道中的内潮汐沉积 [J].
高振中 ;
K.A.Eriksson .
沉积学报, 1993, (01) :12-22
[8]   浙西皖南晚奥陶世复理石的沉积环境,兼谈鲍马层序应用问题 [J].
夏邦栋 ;
吕洪波 .
沉积学报, 1988, (04) :44-51+142
[9]   我国复理石的研究及其中提出的若干问题 [J].
夏邦栋 .
沉积学报, 1986, (01) :49-63+133
[10]  
深水牵引流沉积[M]. 科学出版社 , 高振中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