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晚粳杂当优9号亩产500公斤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1
作者
葛东生
王德正
刘襄
蒋文生
李广际
机构
[1] 安徽省劳改警察学校
[2] 庐江县种子公司
[3]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4] 桐城县农技站
[5] 舒城县千人桥农技站
关键词
双晚粳杂; 穗粒结构; 高产栽培技术;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1992.04.01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优9号作双晚栽培有较强的杂种优势。1989年参加南方粳杂高产示范竞赛,在庐江、舒城和桐城等县种植1145.0亩,亩产405.2公斤,其中20余亩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该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中,亩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直接效应值为0.8240,穗总粒数次之(0.6171),结实率的直接作用也较大(0.3654)。亩产500公斤的穗粒结构:每亩20—22万有效穗,每穗120粒左右,结实率75—80%,千粒重26克以上。主要栽培技术:培育多蘖壮秧,适时早播早栽;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肥、水促控,培育健壮个体;强化后期管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引用
收藏
页码:344 / 347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