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东西两侧黄土古土壤容重的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被引:7
作者
靳春胜 [1 ]
黄孝刚 [2 ]
张立原 [1 ]
袁四化 [3 ]
梁文天 [4 ]
刘东生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
[3]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4]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 容重; 季风演化; 六盘山; 洛川; 白草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黄土古土壤容重的特征及其与东亚季风演化的关系,建立了洛川剖面250ka以来、白草塬剖面140ka以来黄土古土壤容重序列,并与磁化率、粒度及深海氧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六盘山东西两侧不同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容重具不同的特征和受控因素,指示了不同的古气候意义。六盘山以东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容重值受成壤作用影响,容重指标主要由夏季风控制,可作为夏季风演化的替代性指标。而六盘山以西半干旱气候区,容重值受沉积物粒度影响,主要由冬季风控制,可作为冬季风演化的替代性指标。与灵台和三门峡地区黄土古土壤容重值对比,发现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容重值呈变大趋势,进一步表明了不同气候区的冬夏季风对容重指标的不同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02 / 70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高分辨率黄土剖面记录的末次间冰期东亚季风的不稳定性特征 [J].
管清玉 ;
潘保田 ;
高红山 ;
李炳元 ;
王均平 ;
苏怀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1) :86-93
[2]   最近7 Ma黄土高原风尘通量记录的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历史和变率 [J].
孙有斌 ;
安芷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9) :769-776
[3]   浸油法测量黄土样品的容重及其意义 [J].
孙有斌 ;
安芷生 ;
周杰 ;
卢雪峰 .
地质论评, 2000, (02) :220-224
[4]   晚第三纪以来黄土高原风积序列的压实校正及其古气候意义 [J].
孙有斌 ;
周杰 ;
安芷生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4) :51-58
[5]   黄土与古土壤容重指标与季风气候变化关系的初步研究——以郑州邙山赵下峪剖面为例 [J].
肖华国 ;
吴锡浩 ;
蒋复初 ;
田国强 ;
刘科 ;
殷伟德 .
地质力学学报, 1998, (04) :44-47
[6]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积证据:晚新生代北半球大冰期开始及青藏高原的隆升驱动 [J].
安芷生 ;
王苏民 ;
吴锡浩 ;
陈明扬 ;
孙东怀 ;
刘秀铭 ;
王富葆 ;
李力 ;
孙有斌 ;
周卫建 ;
周杰 ;
刘晓东 ;
鹿化煜 ;
张云翔 ;
董光荣 ;
强小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6) :481-490
[7]   最近130ka洛川黄土堆积序列与格陵兰冰芯记录 [J].
安芷生 ;
孙东怀 ;
张小曳 ;
周卫建 ;
S.C.Porter ;
J.Chappell ;
N.J.Shackleton ;
张代洲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24) :2254-2256
[8]   末次冰期旋迴兰州黄土剖面与南极东方站冰岩芯的对比 [J].
李吉均 ;
朱俊杰 ;
康建成 ;
陈发虎 ;
方小敏 ;
穆德芬 ;
曹继秀 ;
唐领余 ;
张宇田 ;
潘保田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 (10) :1086-1094+1127
[9]   最近13万年黄土高原季风变迁的磁化率证据 [J].
安芷生 ;
S.Porter ;
G.Kukla ;
肖举乐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0, (07) :529-532
[10]   黄土高原风尘沉积通量研究的一个实例 [J].
安芷生 ;
肖举乐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0, (03) :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