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下限高协调开采方案

被引:10
作者
余学义 [1 ,2 ]
王飞龙 [1 ,2 ]
赵兵朝 [1 ,2 ]
机构
[1]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2] 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协调开采; 导水裂隙带; RFPA2D; 相似材料; 水体下开采; 概率积分; 移动变形; 限高开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821 [煤矿开采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901 ;
摘要
为解决杉木树煤矿河流下安全采煤问题.采用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和RFPA2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后覆岩破坏规律及导水裂隙到高度并得出防水安全煤岩柱须为40倍采高.应用限高协调开采原理制定了局部限高协调开采方案.使用地表沉陷预计软件YLH-12预计采后地表变形情况,最大下沉值为1 500 mm并出现在采区中部,整条河道水平变形值为0-11 mm/m.同时开采实践测得地表未出现大范围沉陷,河道下沉值小于水平变形值,工作面涌水量较小且变化不大.结果表明:限高协调开采理论正确可靠,并成功指导河流下安全开采.
引用
收藏
页码:1183 / 11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岩裸露地区河下煤层开采安全性探讨 [J].
王乐杰 .
煤炭科学技术, 2013, 41 (06) :37-41
[2]   上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确定及数值模拟 [J].
田坤云 ;
孙文标 ;
魏二剑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2 (01) :7-13
[3]   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可视化仿真 [J].
马春艳 ;
张予东 ;
马玉宽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2 (01) :64-67
[4]   浅埋煤层覆岩关键层结构分类 [J].
许家林 ;
朱卫兵 ;
王晓振 ;
伊茂森 .
煤炭学报, 2009, 34 (07) :865-870
[5]   浅埋煤层采动覆岩导水通道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J].
马立强 ;
张东升 ;
乔京利 ;
王少义 ;
王晔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649-652
[6]   西固村镇下变条带协调开采 [J].
尹士献 ;
余学义 ;
康录安 ;
安仁旺 ;
石玉东 .
煤炭工程, 2003, (10) :4-8
[7]   西部煤矿岩层控制泛述 [J].
石平五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2, (01) :6-8
[8]   论地表移动过程的时间函数 [J].
崔希民 ;
缪协兴 ;
赵英利 ;
金日平 .
煤炭学报, 1999, (05) :453-456
[9]  
开采损害学[M]. 煤炭工业出版社 , 余学义,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