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张家坝岩体和新院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21
作者
晏云翔
张成立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南秦岭; 花岗岩; 后碰撞; 壳幔作用;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5.03.013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秦岭中生代张家坝岩体和新院岩体的LILE相对富集、HFSE贫化,高钾、富Sr((498~623)×10-6)、低Y((5.57~24)×10-6)和Yb((0.52~2.13)×10-6),Eu异常微弱,显示了地壳增厚背景下下部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特征。岩体内的包体中出现长宽比很高的针状磷灰石,且边缘发育冷凝边结构,包体与寄主岩间存在明显的成分间断,并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岩浆演化趋势和它们所具有的不同稀土特征,证明它们为来自两个不同源区岩浆混合的产物,同时指示秦岭地区中生代时期发生了一次壳幔混合作用和重要的地壳垂向增生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425 / 4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