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思考

被引:1
作者
吕萍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建设新农村; 城乡协调; 农村劳动力; 二元结构; 民族地区;
D O I
10.15958/j.cnki.gdxbshb.2006.04.007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是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协调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加入WTO后,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在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下,坚持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民转移组织化等“五化”联动,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建设新农村起推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论农民增收.[M].杨万江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中国农村经济调研报告.[M].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3]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M].林善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