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断层间相互作用与地震触发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11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富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万永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静应力;
动应力;
断层间相互作用;
地震触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 [地震观测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计算地震引起的静、动应力变化量空间分布图象是国内外研究断层间相互作用与地震触发机制的两个主要方法。依据半弹性空间地震位错理论获得的静应力变化量 ,可以长期存在于邻近断层面上 ,直至下一次地震发生。因此 ,静应力变化量空间分布图象既被用来解释一次地震后余震活动在邻近断层上的分布规律 ,又被用来研究一个地区几十年至几百年地震活动过程中断层间相互作用特点和强震迁移规律。但静应力变化量随距离缩减快 ,空间分布与地震破裂扩展方向无关。动应力随距离衰减速度慢 ,量值大 ;在地震破裂扩展方向上 ,动应力变化量可以比相反方向高出一个数量级。由于动应力是伴随地震波传播而出现的 ,因此 ,动应力变化量是暂态的 ,作用于邻近断层面上时间有限。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目前在该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并说明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技术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库赛湖地震(MS8.1)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
[J].
徐锡伟
;
陈文彬
;
于贵华
;
马文涛
;
戴华光
;
张志坚
;
陈永明
;
何文贵
;
王赞军
;
党光明
.
地震地质,
2002, (01)
:1-13+133

徐锡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陈文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戴华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张志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陈永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何文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王赞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党光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青藏高原北缘海原、古浪、昌马大地震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
[J].
傅征祥
;
刘桂萍
;
陈棋福
.
地震地质,
2001, (01)
:35-42

傅征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

刘桂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

陈棋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
[3]
几次复杂地震中不同破裂事件之间的“应力触发”问题
[J].
万永革
;
吴忠良
;
周公威
;
黄静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0, (06)
:568-576

万永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

吴忠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

周公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

黄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
[4]
区域古地震复发行为的初步研究
[J].
闵伟
;
张培震
;
邓起东
.
地震学报,
2000, (02)
:163-170+218

闵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伊兹米特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分析
[J].
韩竹军
;
张国民
.
国际地震动态,
2000, (01)
:1-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国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
[6]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触发的区域地震活动和静应力场变化
[J].
刘桂萍
;
傅征祥
.
地震学报,
2000, (01)
:17-26

刘桂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傅征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7]
1997年中国西藏玛尼M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J].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震学报,
1999, (05)
:449-45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8]
日本1995年1月17日兵库县南部7.2级地震触发的区域地震活动
[J].
刘桂萍
;
傅征祥
;
不详
.
地震学报 ,
1999, (03)
:27-34

刘桂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傅征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9]
时间相依的活动断裂分段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其问题
[J].
闻学泽
.
科学通报,
1998, (14)
:1457-1466

闻学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10]
唐山-河间-磁县新生地震构造带
[J].
徐杰,牛娈芳,王春华,韩竹君
.
地震地质,
1996, (03)
:193-198

徐杰,牛娈芳,王春华,韩竹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