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激励: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结构与路径——基于湘、鲁、赣三省乡镇治理的比较分析

被引:14
作者
田先红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
关键词
乡镇治理; 机制创新; 政府再造; 激励结构;
D O I
10.16479/j.cnki.cn43-1160/d.2021.06.008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一统性与灵活性是中国国家治理中的一对基本关系。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巨大。大一统的体制需要适应不同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实际情况,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创新,才能使中央统一的方针政策更好地落地。乡镇作为行政体制的最低层级,直接关乎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大一统体制灵活性的实现,需要乡镇作为载体。通过对湘、鲁、赣三省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比较研究发现,人事结构、治理事务结构和资源结构是影响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主要因素。乡镇治理机制创新,并不简单是政府流程再造,也不是完全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而是对政府治理结构的一种整体性重塑。乡镇通过治理机制创新,重新配置权力资源,建立起一套新的激励结构,使乡镇的人财物资源达到较优匹配状态。由此,乡镇治理保持了适应性,国家治理的灵活性也在大一统体制的最末端得以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