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

被引:77
作者
王增平 [1 ]
姜宪国 [1 ]
张执超 [1 ]
张晋芳 [2 ]
刘国平 [1 ]
机构
[1]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2] 国网能源研究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智能电网; 新能源电力; 网络拓扑; 继电保护; 广域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774 [继电保护装置];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智能电网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新方向,继电保护作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需要积极适应电网变革。介绍了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特殊问题,包括跨区域交直流复杂电网、新能源电力的调度控制和就地平衡以及需求侧对电网的支持响应等方面。分析了超/特高压输电、电子器件渗透和网络拓扑异变对继电保护造成的影响,指出继电保护的几个关键研究方向以及新形势下研究应用广域保护的重要意义。最后对广域保护的概念、功能定位和系统构成模式进行讨论,并分析了广域保护主要算法的原理和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广域信息的电力系统故障元件定位方法研究.[D].张亚刚.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09
[2]   系统安全背景下未来智能电网建设关键技术发展方向——印度大停电事故深层次原因分析及对中国电力工业的启示 [J].
曾鸣 ;
李红林 ;
薛松 ;
曾博 ;
王致杰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 (25) :175-181+24
[3]   广域继电保护及其故障元件判别问题的探讨 [J].
尹项根 ;
李振兴 ;
刘颖彤 ;
刘宝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 40 (05) :1-9
[4]   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研究综述 [J].
丁伟 ;
何奔腾 ;
王慧芳 ;
陈梦骁 ;
许巍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 40 (01) :145-155
[5]   智能电网含义及共性技术探讨 [J].
毕天姝 ;
刘素梅 ;
Nouredine Hadjsaid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8 (02) :1-9
[6]   基于故障关联因子的新型广域后备保护 [J].
马静 ;
李金龙 ;
王增平 ;
杨奇逊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 30 (31) :100-107
[7]   面向智能电网的峰谷分时电价评估 [J].
程瑜 ;
翟娜娜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21) :196-201+214
[8]   基于故障匹配度的广域后备保护新原理 [J].
马静 ;
李金龙 ;
叶东华 ;
王增平 ;
杨奇逊 ;
李金晖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20) :55-59
[9]   智能电网及其关键技术综述 [J].
李乃湖 ;
倪以信 ;
孙舒捷 ;
姚美齐 .
南方电网技术, 2010, 4 (03) :1-7
[10]   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发展的影响 [J].
邵宝珠 ;
王优胤 ;
宋丹 .
东北电力技术, 2010, 31 (02)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