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

被引:53
作者
陈永清
卢映祥
夏庆霖
蒋成兴
刘红光
吕志成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3]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4] 中国地质图书馆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找矿模型; 云南保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核桃坪铅锌矿区容矿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下段、沙河厂组下段和保山组上段可能是Cu矿化的矿源层;核桃坪组中段和沙河厂组可能是Zn矿化的矿源层;核桃坪组中段可能是Pb矿化的矿源层。此外,上寒武统整体上以强烈富集(K≥5)Bi、B,富集(K≥1.2)Sb、As、W、Sn为特征;Bi、Sb、As、B等金属、半金属和非金属矿化剂元素在容矿地层中的普遍富集可能为在后期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捕获成矿元素、导致成矿物质巨量堆积,最终形成工业矿床奠定了基础。基性岩脉以强烈富集(K≥5)Au、Ag、Cu、Pb、Zn、W、As、Sb、Bi、F为特征,富集元素的种类和矿石具有一致性。综合各类控矿因素,并结合稳定同位素和成矿流体特征等认为,矿床是在晚寒武世特定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矿源层和矿化剂的基础上,再经后期岩浆热液作用叠加,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的层控型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物质具多来源的特点。在上述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Plumbotectonics:themodel..ZartmanER;DoeBR;.Tectono鄄physics.1981, 01
  • [2] 流体包裹体热力学.[M].刘斌;沈昆著;.地质出版社.1999,
  • [3] 地球科学中同位素体系理论与应用.[M].朱炳泉等著;.科学出版社.1998,
  • [4] 中国东部地壳与岩石的化学组成.[M].鄢明才;迟清华著;.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