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构造演化与山前带油气关系

被引:23
作者
王金琪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部西南石油地质局
关键词
推覆构造,前陆盆地,油气藏,龙门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1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晚元古代板块缝合线、古生代坳拉槽,由于受外来板块碰撞发生强烈挤压滑脱,成为一系列逆掩断裂并推覆到克拉通之上,形成印支期的龙门山;长期西倾的大陆边缘转变为四川前陆盆地;多期造山运动持续发生,前陆盆地相应迁移叠合,控制了油气的生、移、聚、散;而岩层的超致密化及喜马拉雅运动的彻底改造,使龙门山前油气具有独特的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超致密砂岩含气问题 [J].
王金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3, (03) :169-180
[2]   后龙门山变质带的变质时期探讨 [J].
胡金城 ;
游再平 .
四川地质学报, 1991, (03) :188-191
[3]   安县构造运动 [J].
王金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03) :223-234
[4]   论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及其油气前景 [J].
宋文海 .
天然气工业, 1989, (03) :2-9+6
[5]   中国大陆地幔对流格局和岩石圈层构造运动 [J].
黄培华 ;
傅容珊 .
地质科学, 1984, (03) :235-243
[6]   青藏高原重力构造 [J].
周玖 ;
黄修武 ;
王学昌 ;
刘延敏 .
地质科学, 1983, (04) :3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