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形成的环境背景与人地关系研究

被引:36
作者
莫多闻
杨晓燕
王辉
李水城
郭大顺
朱达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育部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
[3]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4]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
[5] 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建筑选址与选料; 环境背景; 人地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1.13 [新石器时代];
学科分类号
060102 ;
摘要
本文对辽宁凌源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区的地形进行了考察 ,对建筑石料进行了鉴定 ,证明当时人类对地形和岩性的认识和利用已具有较高水平。对遗址文化层的动植物残体分析、孢粉分析及附近大凌河上游全新世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基础上 ,对牛河梁遗址形成的环境背景和红山文化晚期繁荣的原因及人地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内蒙西拉木伦河流域考古文化演变的地貌背景分析 [J].
夏正楷 ;
邓辉 ;
武弘麟 .
地理学报, 2000, (03) :329-336
[2]   甘肃葫芦河流域中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J].
莫多闻,李非,李水城,孔昭宸 .
地理学报, 1996, (01) :59-69
[3]   中华文明的新曙光 [J].
苏秉琦 .
东南文化, 1988, (05) :1-7
[4]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M]. 文物出版社 ,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1997
[5]  
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M]. 辽宁大学出版社 , 苏秉琦 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