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本质:经济要求权的实现——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

被引:2
作者
李晓安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信用; 构成要素; 内涵发展; 信用本质; 经济要求权;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2.01.003
中图分类号
D912.28 [金融法]; F831.59 [金融危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肇端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级抵押房贷危机以难以预料的方式迅速、广泛、深刻地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以至思想。金融衍生产品的极度扩张与发展,不仅使监管者、中介机构和投资者都陷入风险定价迷失之中,更因为在危机链条环节,不断创造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将法律关系中的信用主体模糊,使得虚拟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比照实体经济中信用构成要素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信用学说并没有将股权与信用相联系,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及其信用问题使股权与信用关系极为密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资本、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敏捷制造"等新型的生产方式使得传统的价值链构成发生了重大变革,将知识产权纳入信用的研究范围探讨并揭示经济社会信用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N]..经济日报.2009,
  • [2] 虚拟经济:现代经济社会的互动模式
    李晓安
    阮俊杰
    [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 28 - 30
  • [3] 虚拟经济探微
    成思危
    [J]. 南开学报, 2003, (02) : 23 - 28
  • [4] 国富论.[M].(英)亚当·斯密(AdamSmith)著;贺爱军;贺宽军编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 [5] 知识主管.[M].曾建明等主编;.长春出版社.2002,
  • [6] 现代金融体系.[M].(美)乔治·考夫曼(GeorgeG.Kaufman)著;陈平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 [7] 民法.[M].魏振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8]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 [9] 资本论.[M].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