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菲降解菌株的特性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12
作者
夏颖
闵航
周德平
韩如旸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菲; 菲降解菌; 生理特性; 16SrDNA; 系统发育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2 [环境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两株可以菲为唯一碳源的细菌菌株,经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脂肪酸含量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鉴定, 两菌均属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菌株ZX4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而菌株EVA17与该属内已知菌的序列同源性在93%98%之间,推测可能为一新种.两菌株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的生长曲线表明菲对细菌生长有明显的延滞作用.菌株EVA17全细胞蛋白质电泳图谱揭示该细菌在菲诱导下可出现诱导性蛋白,推测可能为一些解毒酶或降解酶.菲降解细菌在以结晶态菲为碳源时生长速率明显低于以粉末态菲为碳源时的生长速率,表明细菌与菲间的接触面积是限制其利用菲的一个重要因素.分离菌株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酶)具有可与1-氯-2,4-二硝基苯(CDNB)结合的活性.添加表面活性剂吐温-80可促进细菌对菲的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J].
丁克强 ;
骆永明 .
土壤, 2001, (04) :169-178
[2]   嗜盐碱古生菌新种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J].
王振雄 ;
徐毅 ;
周培瑾 .
微生物学报, 2000, (02) :3-8
[3]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东秀珠,蔡妙英等编著, 2001
[4]  
分析微生物学专辑[M]. 科学出版社 , 程光胜等主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