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创新外部性的法律干预进路

被引:5
作者
阳东辉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外部性; 国家干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 [知识产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科技创新语境下的外部性与传统的外部性相比,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正外部性,因此,从供应层面来说,发明人不需要俘获他们科技创新的全部社会价值,社会只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激励以补偿模仿者不愿支付的创新固定成本即可;从需求层面来说,由于私人从事科技创新并不能俘获他们创造的全部社会价值,私人投资的意愿低于社会的期望,从而导致愿意从事科技创新的人数低于社会的需要量。因此,应建立适合科技创新外部性特征的国家分类干预模式:对具有基础设施特征的基础科学创新和非商业性应用技术创新采取政府拨款和信息共享的政府干预模式;对商业性应用创新实行私人产权与公有制度相结合的混合干预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互动的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J].
胡海波 .
湖南社会科学, 2012, (04) :133-136
[2]   科技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我国八大经济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J].
陈敏 ;
刘国华 ;
孙雁冰 .
甘肃社会科学, 2011, (06) :50-53
[4]   知识产权的重叠保护问题 [J].
何炼红 .
法学研究, 2007, (03) :59-70
[5]  
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M]. 法律出版社 , (美)大卫·D.弗里德曼(DavidD.Friedman)著, 2004
[6]  
经济学[M]. 华夏出版社 , (美)保罗·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 1999
[7]  
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 .2 柯武钢,史漫飞. 商务印书馆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