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行使在财产犯罪中的类型化解读——以取回所有物和实现债权二分为视角

被引:20
作者
杨绪峰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权利行使; 财产罪; 法益; 债务关系; 手段行为;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4.11.004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在财产犯罪的罪与非罪处理中,基于所有权和占有是否同一的标准可以对权利行使类型化解读。取回所有物和实现债权的划分可以使前者与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即本权说和占有说的争论对接上;后者由于金钱所有权随占有一并转移,只能依托犯罪构成去罪化。德、日判例及学说启示,债权的行使要达到去罪化效果,可以在财产损害、手段行为的评价、违法性阻却事由、非法占有目的上"做手脚"。财产损害的解释、违法性阻却事由和非法占有目的等的判断,自始至终离不开对债务关系的解读。债务关系和手段行为,是债权行使与财产犯罪界分的两个重要维度。上述标准在财产犯罪中的具体表述,可以得到权利行使与财产犯罪一般性的结论。对于非法债务,不能认为行为人有正当权利;对于确定债务,索要超过的数额不能太离谱,否则可能构成相应的财产犯罪;对于不确定债务,要多要少并不重要,因为数额本身存有争议,只要有所凭据即可。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权利行使与财产犯罪之界限研究 [J].
胡亚龙 .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 26 (07) :54-58
[2]   索债型非法拘禁案件的定性分析 [J].
黄丽勤 .
法学, 2012, (04) :140-146
[4]   敲诈勒索与行使权利的界限 [J].
柏浪涛 ;
谷翔 .
法律适用, 2010, (10) :76-79
[5]   论诈骗罪中的财产损失 [J].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2005, (05) :118-137
[6]   关于绑架、拘禁索债型犯罪定性若干问题研究 [J].
刘宪权 ;
钱晓峰 .
法学, 2001, (09) :33-38
[7]  
财产罪基础理论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童伟华, 2012
[8]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黎宏, 2012
[9]  
刑法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山口厚, 2011
[10]  
刑法与民法的对话[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日) 佐伯仁志,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