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栎种群天然更新的研究

被引:33
作者
樊后保
臧润国
李德志
机构
[1] 福建林学院林学系
[2]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平
关键词
Quercus mongolica; sexual/asexual; regeneration; environmental sieve;
D O I
10.13292/j.1000-4890.1996.0051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正>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我国北方主要阔叶树种之一,具有强盛的萌蘖和有性繁殖能力。耐干燥瘠薄的土地,抗火抗害力强,使得种群能适应现代人类的反复干扰而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前人有关对蒙古栎天然更新的研究中指出:栎林下多为1年生幼苗,4年生以上幼苗极少[1]。这就提出一个问题:现实蒙古栎种群是如何发展而来,又何以维持其稳定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蒙古栎种群生态学的深入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蒙古栎种群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寻找和分析影响蒙古栎种群更新的主要环境因子的作用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Reproductive mode and mechanisms for,self-replacement of northern red oak (Quercus rubra)-A review. Crow,T.R. Forestry Sciences . 1988
[2]   柞树萌芽林的研究 [J].
李克志 .
林业科学, 1958, (03) :9-25
[3]   蒙古栎过伐林林木结构、组成和演替 [J].
邵永礼 ;
王百成 .
吉林林学院学报, 1987, (01) :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