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3个土壤磷素淋失风险评估 Ⅱ.淋失临界值与土壤理化性质和磷吸附特性的关系

被引:51
作者
赵小蓉 [1 ]
钟晓英 [1 ]
李贵桐 [1 ]
鲍华军 [1 ]
李浩浩 [1 ]
熊桂荣 [2 ]
林启美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土肥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 磷素淋失临界值;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磷吸附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从13个省(市)采取23个耕地表层土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定其磷素淋失临界值和pH、有机质、<0.01mm、<0.002mm、交换性钙镁、活性铁铝、磷等温吸附特性等,以建立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磷吸附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6.0时,随土壤pH提高临界值增加,土壤pH与临界值之间呈显著的指数关系;而当土壤pH>6.0时,随土壤pH提高临界值减小,在pH6.5左右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最高。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与土壤有机质、活性铁(铝)、交换性钙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与交换性镁、CEC、<0.01mm、<0.002mm、K、Qm的相关性受土壤酸碱度影响。可以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或活性铁的含量,来计算土壤磷素淋失临界值,评价土壤磷素淋失的风险。供试的23个土壤,除了采自湖北潜江的20号水稻土存在比较大的磷素淋失风险,其余土壤发生磷素淋失的风险很小。
引用
收藏
页码:3011 / 30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国23个土壤磷素淋失风险评估Ⅰ.淋失临界值 [J].
钟晓英 ;
赵小蓉 ;
鲍华军 ;
李浩浩 ;
李贵桐 ;
林启美 .
生态学报, 2004, (10) :2275-2280
[2]   福建杉木林下红壤的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 [J].
黄全能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2) :41-46
[4]   红壤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对磷的吸附与解吸规律探讨 [J].
甘海华,徐盛荣 .
土壤通报, 1994, (06) :264-266
[5]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6]  
Assessment of phosphorus leaching losses from arable land[J] . S. Fortune,J. Lu,T. M. Addiscott,P. C. Brookes.Plant and Soil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