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泰国玉米群体表现的评价

被引:4
作者
田树云
文仁来
何雪银
覃兰秋
苏月贵
程伟东
机构
[1] 广西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泰国玉米群体;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评价;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10.06.039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法,以正大619为对照,对泰国引进的12份玉米群体的产量、容重、千粒重、出籽率、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病害等级和生育期等13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2份泰国玉米群体加权关联度大小顺序为NST05101F2>NST05201F2>SWS00352-2###>NP99201(RRS)C1F2>NST05103F2>NST05202F2>SW3(S)C4>NS1>NP99202(RRS)C1F2>SWS003Y-5###>NST05102F2>NST05203F2;加权关联序与产量位序说明玉米群体NST05101F2和NST05201F2较其他群体好。然而,在实际育种中这2个群体是否比其他群体更具有育种利用潜力有待进一步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1794 / 17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J].
李慧峰 ;
卢森权 ;
李彦青 ;
黄咏梅 ;
吴翠荣 ;
陈天渊 .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 (10) :1300-1304
[2]   运用灰色模糊多维综合评估13个甘蔗新品种 [J].
陆小静 ;
李开绵 ;
叶剑秋 ;
许瑞丽 ;
黄洁 .
广西农业科学, 2008, 39 (06) :744-748
[3]   广西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和杂优模式分析 [J].
黄开健 .
西南农业学报, 2000, (03) :104-108
[4]   玉米种质创新的技术途径 [J].
滕海涛 ;
赵久然 ;
郭景伦 ;
郭强 .
玉米科学, 2000, (03) :23-25
[5]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的改良与杂优模式的利用 [J].
王懿波 ;
王振华 ;
王永普 ;
张新 ;
陆利行 ;
田曾元 .
玉米科学, 1999, (01) :2-9
[6]   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玉米育种的应用 [J].
荣廷昭 ;
潘光堂 ;
黄玉碧 ;
唐祈林 .
作物杂志, 1998, (S1) :12-14
[7]   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J].
张世煌 .
作物杂志 , 1998, (S1) :84-85
[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玉米新品种 [J].
王桂跃 ;
张朝新 ;
蒋炳松 .
种子, 1998, (01) :25-28
[9]   我国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与利用 [J].
彭泽斌 ;
张世煌 ;
刘新芝 .
玉米科学, 1997, (02) :5-8
[10]   泰国的玉米群体改良 [J].
刘大文 .
世界农业, 1995, (02)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