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中药药理研究的途径
被引:9
作者:

王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来源:
关键词:
中药药理;
中医药理论;
药理研究;
补中益气汤;
川芎;
党参;
蒲公英;
补气剂;
活血祛瘀药;
补气药;
清热解毒药;
中药复方;
临床药理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D O I:
10.13412/j.cnki.zyyl.1993.01.01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目前,在我国,中药药理的研究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将中药等同于天然药物(主要是植物药),提取其有效部位或成分进行药理研究。另一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与研究。两种研究途径相同之处,都是以中药为研究对象,应用的研究方法也基本相同。主要的差异在于研究中药的药理要不要联系中医药理论,要不要开展中药复方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补中益气汤的药理作用研究——对小鼠肝、胃组织、血清DNA、RNA、蛋白质合成的作用与机理[J].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2, (03) : 1 - 3杜发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北省恩施医学专科学校王汝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北省恩施医学专科学校邵庭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北省恩施医学专科学校张永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北省恩施医学专科学校傅定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北省恩施医学专科学校
- [3] 党参、蒲公英、川芎及其配伍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2, (01) : 41 - 44+6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劳绍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
- [4] 党参、川芎、蒲公英及其配伍复方抗溃疡与抗胃粘膜损伤作用与机制研究——I、复方对大鼠胃组织内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1, (05) : 10 - 11+7黄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王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劳绍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
- [5] 补中益气汤的药理作用研究——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与机理[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1, (05) : 1 - 5王汝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王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傅定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邵庭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
- [6] 当归、川芎药对(佛手散)配伍关系系统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实践[J].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1, (05) : 44 - 46+27李仪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中医学院胡月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中医学院徐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中医学院马建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中医学院周弘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中医学院黄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中医学院任晓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上海中医学院
- [7] 健脾、清热、化淤药物及配伍对应激性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1, (04) : 27 - 29黄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9] 血府逐淤汤的拆方研究——对微循环的药理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90, (06) : 1 - 4彭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郑有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
- [10] 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药理作用研究——对胰液、胆汁分泌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88, (04) : 5 - 7王汝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王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劳绍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邵庭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傅定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唐惠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