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法律评注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13
作者
张双根 [1 ]
朱芒 [2 ]
朱庆育 [3 ]
黄卉 [4 ,5 ]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3]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德国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评注者; 最高人民法院; 双根; 民法典; 施陶丁格; 体系化; 法律适用; 朱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在这期"法律评注"专题,我们邀请了三位谙熟法律评注的专家,北京大学张双根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朱芒教授、浙江大学朱庆育教授,由我提问,一起为中国法律评注的现状和未来把把脉。对话的认知起点是:我们属于依赖体系化抽象立法的大陆法系国家,正确、统一的法律适用需要法律职业共同体(尤其是法官),不仅能正确把握相关法律概念、法律制度,能掌握统一的法律解释方法,而且能根据在审疑难案件的特殊性,甄别不同的学理通说和司法通说,作出恰当的选择和论证。这种高标准的"有法必依"要求,对于任何法治国家的法学教育和法官培训都是艰巨的任务,德国法律评注就是为这个任务服务的最好法律工具,它缓慢但是肯定地进入了我们的法律视野。几位学者谈到,必要性不等于可行性,眼下立法、司法判决和学术研究的质量都需要更多进展,才能满足评注撰写的前提条件,加上现有学术体制并不支持壮劳力期的优秀学者沉下来深耕细作,编写规模较大的法律评注的时机尚未成熟。困难是工作的动力,大家表示"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想最切实际,期待这些思考和疑惑得到更加内行的回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73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