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关于我国东部某些现代沉积物正构烷特征与物质来源的讨论
被引:14
作者
:
丁雅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
丁雅秋
机构
:
[1]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
来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1985年
/ 01期
关键词
:
正烷烃;
偶碳优势;
现代沉积物;
物质来源;
奇偶优势;
粉砂质泥;
咸水湖;
松辽盆地;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自从 E.E.Bray 和 E.D.Evans(1961)发现近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具有奇碳优势,而在成熟生油岩和原油中这种优势趋于消失这一特点之后,奇碳优势的消失被普遍地认为是生油岩业已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七十年代以来,我们发现我国东部现代沉积物中不仅存在高碳数奇碳优势正烷烃,也存在偶碳优势正烷烃。作者对采自我国东部海洋、湖泊、三角洲和河流现代沉积物以及现代生物的近80个样品的饱和烃分析资料作了综合研究。这些地区分属两个不同的气候带。松辽盆地属温带半干燥气候带,其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有机沉积区中由微生物导致的物质与能量转化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大珍
[J].
沉积学报,
1983,
(01)
: 75
-
85
[2]
烃类类型及其生物成因的探讨——生物样品模拟热解试验
王新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王新洲
[J].
石油实验地质,
1982,
(03)
: 200
-
206
[3]
利用气相色谱资料探讨几种成油生源构成
黄第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黄第藩
李晋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李晋超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2,
(03)
: 251
-
259
[4]
我国原油中异戊间二烯烷烃的分布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梅博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
梅博文
刘希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
刘希江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0,
(02)
: 99
-
115
[5]
有机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学研究室 编, 1982
[6]
中国陆相油气的形成演化和运移[M]. 甘肃人民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编, 1981
←
1
→
共 6 条
[1]
有机沉积区中由微生物导致的物质与能量转化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大珍
[J].
沉积学报,
1983,
(01)
: 75
-
85
[2]
烃类类型及其生物成因的探讨——生物样品模拟热解试验
王新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王新洲
[J].
石油实验地质,
1982,
(03)
: 200
-
206
[3]
利用气相色谱资料探讨几种成油生源构成
黄第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黄第藩
李晋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李晋超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2,
(03)
: 251
-
259
[4]
我国原油中异戊间二烯烷烃的分布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梅博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
梅博文
刘希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
刘希江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0,
(02)
: 99
-
115
[5]
有机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学研究室 编, 1982
[6]
中国陆相油气的形成演化和运移[M]. 甘肃人民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编, 198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