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黔中古隆起形成机制及演化

被引:15
作者
刘伟
许效松
余谦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黔中古隆起; 褶皱基底; 加里东运动;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1.04.018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黔中地区未出露中元古代褶皱基底。上覆新元古代沉积盖层厚度、沉积相及地层接触关系反馈出南华纪之前古隆起区已处于基底古地形的高部位。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及地球物理方面证据表明古隆起区与南北两侧边缘区基底存在一定差异。由此推测古隆起区沉积盖层之下可能有与四堡群相当的中元古代褶皱基底,并处于古地形的高部位。褶皱基底南北向的挤压背景,决定了黔中古隆起形成时为东西方向展布。震旦纪—寒武纪,古隆起区褶皱基底处于沉积盖层之下,构造较为稳定。奥陶纪初黔中古隆起雏形形成,此时其边缘地区仍为沉积区。奥陶纪—志留纪都匀运动的显著隆升造成暴露区扩大,对古隆起影响明显,但基底形态及构造走向的控制才是古隆起形成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58 / 6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黔中—黔东南地区下志留统沉积相 [J].
许效松 ;
刘伟 ;
周棣康 ;
王国司 ;
张海全 ;
石国山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1) :13-20
[2]   黔中隆起及周缘基底结构、断裂特征 [J].
封永泰 ;
赵泽恒 ;
赵培荣 ;
周卓铸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3) :35-38+503
[3]   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及形成机制探讨 [J].
牛新生 ;
冯常茂 ;
刘进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02) :46-50
[4]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海相下组合与油气勘探前景 [J].
田海芹 ;
郭彤楼 ;
胡东风 ;
汤良杰 ;
沃玉进 ;
宋立珩 ;
杨志强 .
古地理学报, 2006, (04) :509-518
[5]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组合”油气地质特征 [J].
周明辉 ;
梁秋原 .
海相油气地质, 2006, (02) :17-24
[6]   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及滇黔桂盆地的形成——兼论滇黔桂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J].
梅冥相 ;
马永生 ;
邓军 ;
李浩 ;
郑宽 .
地学前缘, 2005, (03) :227-236
[7]   黔中隆起及外围南华—留纪层序地层特征附视频 [J].
肖加飞 ;
何熙琦 ;
王尚彦 ;
刘爱民 ;
黎超 .
贵州地质, 2005, (02) :90-97
[8]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古环境 [J].
解启来 ;
陈多福 ;
漆亮 ;
陈先沛 .
矿物学报, 2003, (04) :289-295
[9]   加里东期上扬子区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层序特征与地层划分 [J].
尹福光 ;
许效松 ;
万方 ;
陈明 .
地层学杂志, 2002, (04) :315-319
[10]   梵净山区格林威尔期造山带与Rodinia超大陆 [J].
王砚耕 .
贵州地质, 2001, (04) :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