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59
作者
李森
李凡
孙武
李保生
机构
[1] 佛山大学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2]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3]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佛山
[4] 陕西西安
[5] 广东佛山
[6] 广东广州
关键词
黑河; 额济纳绿洲; 荒漠化过程; 驱动力; 驱动机制;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4.01.011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额济纳绿洲是发育在黑河下游内陆河三角洲上著名的天然绿洲。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加剧 ,绿洲萎缩 ,生态恶化。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是由水环境恶化过程、土壤干燥化过程、植被退化与生物多样性衰减过程、土地沙漠化过程和土壤盐碱化过程构成的地表动力学过程。导致额济纳绿洲荒漠化的驱动力是区域气候暖干化、强盛的风蚀侵蚀力、上中游过度开发水土资源的人为活动和额济纳绿洲内的“三滥”活动等。荒漠化驱动力的第一主成分与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 5 9.2 76 %和 2 8.0 83% ,反映出绿洲荒漠化驱动因子的多面性和综合性 ,绿洲内外过度的人为活动是其主导驱动因素。内在、外在驱动力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耦合性是绿洲荒漠化的区域机制 ,驱动力因子团的互动激发作用形成荒漠化的动力机制 ,驱动力与荒漠化土地间的响应形成正反馈机制 ,三种作用机制组合成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的复杂的驱动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黑河流域地域系统的下游绿洲带资源—环境安全 [J].
刘钟龄 ;
朱宗元 ;
郝敦元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3) :286-293
[2]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与综合防治对策 [J].
王根绪 ;
程国栋 ;
沈永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1) :78-86
[3]   黑河流域过去40a来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J].
丁永健 ;
叶佰生 ;
周文娟 .
冰川冻土, 1999, (01) :42-48
[4]   关于土壤风蚀风洞模拟实验的某些结果 [J].
董光荣 ;
李长治 ;
金炯 ;
高尚玉 ;
吴丹 .
科学通报, 1987, (04) :297-301
[5]  
河西地区土壤[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陈隆亨, 2000
[6]  
人地关系演进及其调控[M]. 科学出版社 , 王劲峰等著, 1995
[7]  
沙漠化若干问题研究 .2 董玉祥,刘毅华,刘玉璋. 西安地图出版社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