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动因、技术学习与政策导向——以江苏沿江开发区产业配套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29
作者
郑江淮
高春亮
张宗庆
刘健
机构
[1]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
[2] 东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
关键词
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 技术学习; 产业配套; 自主创新能力;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4.11.005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近年来,国际制造业资本不断地向中国东部地区转移,为这些地区企业与国际制造业资本进行产业配套,提高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从实证分析来看,目前国际制造业资本在沿江开发区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投资成本低和看中国内市场的潜力,而且这些国际制造业资本一旦开始在本土正常生产经营,一方面获取投资回报,就会考虑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现实的选择就是发展与其产业的配套。但是,理论分析表明,若遇到本土投资成本上升或国内市场饱和,投资回收困难,国际制造业资本就可能衰退或再转移。原有的本土配套企业专用性投资将遭受沉没损失,而且没有积累起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以至于该地区面临“产业空洞化”风险。由于本土企业没有理由为“产业空洞化”负责,因此,需要政府的引资和投资政策作出调整,从目前以各开发区展开的“引资大战”为特征的资本扩张政策导向转变为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的政策导向,并进一步转变为促进本土企业自主的产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导向,以在本土企业与开发区支柱企业之间形成最优的产业配套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8+46 +4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