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适应性与个体适应性同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被引:5
作者
刘延庆 [1 ]
张陟遥 [2 ]
机构
[1] 扬州大学党委
[2]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社会适应性; 个体适应性;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个体性、选择性、差异性显著增强,如何将学生的个性行为纳入统一制度的管理范围,既能促进学生个性张扬、自由发展,又能使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共存,从而保证育人目标顺利实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深层次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思想认知规律,积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与个体适应性同构模式,进而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新时期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J].
张小川 .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 (11) :29-30
[2]   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应坚持的原则 [J].
闵绪国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 (07) :49-51
[3]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J].
陈少岚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1) :5-1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5]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沈壮海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6]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M].韩庆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