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穆家庄铜矿床后生成矿作用的流体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4
作者
朱华平
李虹
张德全
刘平
机构
[1] 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
关键词
穆家庄铜矿;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后生成矿; 陕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凤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后生成矿流体的两阶段流体演化过程:第一阶段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中高盐度岩浆热液含CO2的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190~265oC,盐度12.5~35.34(wt%NaCl),压力12.8~21.3MPa,在同一寄主矿物中均一温度变化小,而盐度变化极大,是岩浆流体沸腾的产物;第二阶段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高盐度岩浆期后热液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为300~350oC,盐度7.4~41.59(wt%NaCl),压力10.8~19.3MPa。反映了岩浆期后热液流体的二次沸腾。应用流体地球化学的综合方法(包裹体流体组成、演化)识别出后生交代流体性质。穆家庄铜矿的成矿流体第一阶段为岩浆水,第二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加部分地层水(建造水)。氢氧同位素分析也支持上述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朱华平
    张德全
    刘平
    陈连红
    [J]. 中国地质, 2004, (01) : 85 - 90
  • [2] 秦岭若干重要类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新进展
    韦龙明
    吴列善
    黄建军
    李福东
    朱华平
    邹湘华
    张万业
    任小华
    [J]. 矿产与地质, 2002, (02) : 65 - 69
  • [3] 南秦岭三个典型金矿床的Ar-Ar年代及其地质意义
    邵世才
    汪东波
    [J]. 地质学报, 2001, (01) : 106 - 110
  • [4] 秦岭板块金矿床.[M].卢纪英等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 [5] 流体包裹体热力学参数计算软件及算例.[M].刘斌等 著.地质出版社.2000,
  • [6] 流体包裹体热力学.[M].刘斌;沈昆著;.地质出版社.1999,
  • [7] 中国秦岭型铅锌矿床.[M].王集磊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96,
  • [8] 秦岭造山与金属成矿.[M].王相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 [9] 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M].祁思敬等著;.地质出版社.1993,
  • [10] 西秦岭泥盆系层控铅锌矿带成矿地球化学模式及其预测系统的建立.[M].林兵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