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荒异瘠到荒年甚少荒地甚多——康熙与雍正时期地方官员对贵州环境认知的转变

被引:5
作者
韩昭庆
机构
[1]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贵州; 环境认知; 康熙时期; 雍正时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9.2 [顺治至雍正(1644~1735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本文通过康熙与雍正时期地方官员对贵州环境描述的对比研究发现,康熙时期文献显示贵州多山少树、田土多石,部分地区已出现石漠化景观,是一片穷荒异瘠的土地,地方官员劝垦的态度消极悲观,更多的是向康熙争取特殊政策。雍正时期地方官员以积极的态度在贵州实施劝垦,认为贵州气候适宜,即便气候异常,有山有平地的起伏地形保证贵州不会出现颗粒无收的现象。贵州的森林往往是"逆苗"藏身之处,成为剿苗的障碍,故"焚烈山泽"成为如同"疏浚江河,挑筑沟坝,垦辟荒芜"一样重要的政务。文章指出,两朝官员眼里的贵州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有两个原因,一是两朝最高统治者治理贵州的思路和要求不同;二是地方官员针对的地区相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读史方舆纪要.[M].(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2005,
[2]   雍正王朝在贵州的开发对贵州石漠化的影响 [J].
韩昭庆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120-12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