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外勾结”犯罪应以特定身份者的行为定性

被引:7
作者
肖介清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犯罪性质; 主犯; 罪质; 同案犯; 无身份者; 正犯; 实行犯;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1993.02.01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目前,在我国刑法理论上以及司法实践中,对于内外勾结进行贪污盗窃或者受贿之类的共同犯罪,即有特定身份者与无特定身份者共同实施,要求具有特定身份才能够构成某种犯罪的案件,如何定性,主张不一。笔者仅陈管见,以供商榷。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主犯犯罪的基本特征认定犯罪性质。其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1985年7月18日)中的解释,即“内外勾结进行贪污或者盗窃活动的共同犯罪(包括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应按其共同犯罪的基本特征定性”,也就是说由主犯的犯罪特征决定共同犯罪的性质。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3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