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12所未来技术学院探索的实证研究

被引:14
作者
郑丽娜 [1 ]
叶金鑫 [2 ]
姜子娇 [3 ]
韩钰 [2 ]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院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未来技术学院; 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交叉融合;
D O I
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7.06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未来技术学院承担着培养引领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人才的使命和责任。从学科/专业特征和制度安排特征两个维度出发,将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初步划分为侧重专业并设有专任师资、侧重学科、侧重学科门类交叉并不设有专任师资、侧重突破学科的建设路径。无论采取何种建设路径,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围绕识别选拔、培养方案、课程重心、育人思路四个方面开展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正在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范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逻辑思路与路径探索 [J].
韩钰 ;
郑丽娜 ;
张江龙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3, (02) :32-37
[2]   探索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融通战略研究 [J].
王希勤 ;
阎琨 ;
江宇辉 .
中国高教研究, 2022, (11) :11-20
[3]   封闭与开放之间:中国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体系与特征研究 [J].
陆一 ;
史静寰 ;
何雪冰 .
教育研究, 2018, 39 (03) :46-54
[5]   “学科”考辨 [J].
宣勇 ;
凌健 .
高等教育研究, 2006, (04) :18-23
[6]  
(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书店,1999
[7]  
(美)克拉克(Clark,BurtonR.)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