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技术在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中的应用——以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岩口落水洞至姜家泉段为例

被引:55
作者
杨平恒 [1 ,2 ]
罗鉴银 [1 ]
彭稳 [3 ]
夏凯生 [1 ,2 ]
林玉石 [4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西南大学岩溶环境与石漠化治理研究所
[3]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在线技术; 示踪试验; 野外自动化荧光仪; 青木关地下河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7 [地下水普查与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2 ;
摘要
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自动化荧光仪、人工取样和放置活性炭的方法,对青木关地下河系统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姜家泉是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主要出口,岩口落水洞投放的示踪剂在姜家泉的回收量为93.9%,初现时间为33.3h,地下水最大视流速为222.2m/h,平均视流速为176.6m/h,众数视流速为172.1m/h,说明本试验段内地下径流为典型的紊流流态,岩溶含水介质极不均匀,可能有规模较大且无岔道的岩溶管道存在;(2)岩口落水洞与大木水窝泉、纸厂泉没有直接的水力联系,出口姜家泉与纸厂泉也无直接的水力联系;(3)野外自动化荧光仪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携带方便,大大节约了试验成本,在我国西南岩溶区的地下水示踪试验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15 / 2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二元法”及其在重庆金佛山的应用 [J].
章程 ;
蒋勇军 ;
Michle Lettingue ;
王松 .
中国岩溶, 2007, (04) :334-340
[2]   浩坤水电站水库岩溶渗漏研究 [J].
米德才 ;
张新兴 .
地球与环境, 2005, (S1) :242-246
[3]   广西龙布排泥库地下水多元示踪试验研究 [J].
李敬兰 ;
李益民 .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4, (01) :59-62
[4]   锦屏普斯罗沟坝址右岸地下水连通试验 [J].
李晓 ;
胡耀飞 ;
贾疏源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2, (04) :51-55
[5]   湘中溶蚀丘陵区示踪试验——以湖南新化为例 [J].
裴建国 ;
谢运球 ;
章程 ;
翁金桃 .
中国岩溶, 2000, (04) :76-81
[6]   试用示踪剂浓度——时间曲线分析岩溶管道的结构特征 [J].
杨立铮 ;
刘俊业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79, (04) :44-49
[7]  
Dynamics and interaction of organic carbon, turbidity and bacteria in a karst aquifer system[J] . Michiel Pronk,Nico Goldscheider,Jakob Zopfi.Hydrogeology Journal . 2006 (4)
[8]  
Tracer tests, hydro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s a basis for groundwater protection in a remote tropical mountainous karst area, Vietnam[J] . Vu Thi Minh Nguyet,Nico Goldscheider.Hydrogeology Journal . 200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