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气滞证与耳穴压痛反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20
作者
刘涓 [1 ]
姜良铎 [1 ]
赵吉平 [2 ]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
[2]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科
关键词
体表反应点; 肝气郁结; 穴位,耳针;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07.05.013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证候与耳穴穴位相关性。方法:按标准选择63例典型肝郁气滞证者为观察组,5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用耳穴弹簧压力棒,压力定量为50g,用耳穴压痛法对被采集者左右耳分别进行探测,统计出现阳性反应耳穴的数量,左右耳分别统计,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穴位的阳性反应率。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肝郁气滞证者与健康人相比,肝、食道、三焦、脾、胰胆、艇中、胃和神门8个耳穴的压痛阳性反应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肝郁气滞证与这8个穴位具有相关性,其相关性大小的顺序为肝>食道>三焦>脾>胰胆>艇中>胃>神门。结论:中医证候与耳穴穴位具有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45 / 3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健康测量量表SF-36 [J].
许军 ;
胡敏燕 ;
杨云滨 ;
王斌会 ;
解亚宁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9, (02) :70-72
[2]   肝郁气滞证及其相关证候的诊断标准 [J].
范隆昌 ;
黄柄山 ;
李爱中 .
黑龙江中医药, 1989, (05) :25-25
[3]  
医碥[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清)何梦瑶辑,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