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对孔子思想的解读和转化

被引:2
作者
柴文华
姜楠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梁漱溟; 孔子; 践形尽性; 修己尽伦; 伦理本位;
D O I
10.16064/j.cnki.cn34-1003/g0.2018.03.012
中图分类号
B26 [现代哲学(1919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梁漱溟受激于中国近代社会之颓势,以救亡图存为目标致力于学术研究。他以东方文化为根,又能出入中西,客观地审视各种文化的优缺点,形成了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他认为中国文化并不劣于西方文化,而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对中国文化的改造而非全面西化。梁漱溟持改良主义态度,对孔子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并以此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在对孔子思想的解读中,梁漱溟将自己的学术体悟与孔子学说融会贯通,裨补传统儒学之不足,构建了自己的儒学体系。他将生命本体论引入孔子学说,以生命本性解释孔子的"仁",将孔子学说的主旨总结为"践形尽性",将儒家的道德修养功夫概括为"修己尽伦"的实践内容和"乐"的实践态度,将孔子的政治理想概括为以"伦理本位"建构社会。如此,通过人的生命本性向上连通宇宙本体,通过人的道德实践向下连接社会生活,以人心为核心,将宇宙、人生、社会三者统合为一体,形成了梁漱溟的新儒学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对孔学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5+2 +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论梁漱溟的人哲学 [J].
柴文华 .
哲学研究, 2001, (10) :43-48
[2]  
东方学术概观.[M].梁漱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  
人心与人生.[M].梁漱溟;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  
中国文化要义.[M].梁漱溟;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