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D-二聚体的变化

被引:1
作者
路红
秦建辉
刘凤桐
陈蕾
李友山
吴鲁辉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血管外科
[2]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血管外科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溶栓治疗; 尿激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3.3 [冠状动、静脉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方法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法测定24例DVT患者在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1、3天、1周、2周、治疗结束后)的D-二聚体含量,同步测定患肢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结果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性升高,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1.67天。治疗后1周D-二聚体下降至溶栓前水平,治疗后2周D-二聚体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D-二聚体降至正常范围。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与双下肢周径差的下降相符。结论D-二聚体可以作为DVT溶栓治疗时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1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案 [J].
贺茂林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4, (02) :75-76
[2]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附视频 [J].
马洪胜 ;
陈亮 .
医学综述, 2004, (02) :86-88
[3]   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J].
李丽娜 ;
王晓宁 ;
熊红梅 ;
杨术真 .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1, (01) :63-64
[4]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判断中的意义 [J].
李吕力 ;
韩敏 ;
薛富英 ;
王铁建 ;
易菲 ;
黄月松 .
临床荟萃, 2000, (18) :820-821
[5]   D-二聚体评价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价值及意义 [J].
和渝斌 ;
余燕秋 ;
李鲁光 ;
张桂珍 ;
李彦 ;
孙亚丽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 (06) :69-69
[6]   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J].
黄尉国,王鸿利,张颖琪,朱立红,李耀辉,王学锋,程寅琳,邵慧珍,张鲁,葛维成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5, (02)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