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介形虫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12
作者
郝诒纯
阮培华
廖颜军
机构
[1] 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2] 地质矿产部第五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地质大队
关键词
洞庭盆地; 泥质粉砂岩; 化石组合; 介形虫; 粉砂质泥岩; 地层; 动物群; 动物区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一、前言 洞庭盆地位于湖南省北部,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是湖南中新生代最大的陆相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其中白垩—早第三纪沉积发育,厚六千多米。 解放以后有不少单位对洞庭盆地白垩、第三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尤其最近十多年来,在石油普查与探勘工作中发现了比较丰富的介形虫及其它门类的化石,对于了解洞庭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的发展、演变,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中所使用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均由地质矿产部第五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地质大队提供,图像由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电镜室、照相宝摄制,谨致谢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169 +169-170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