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津地区旅游交通与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式开发

被引:4
作者
程瑞芳
机构
[1] 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旅游交通; 旅游目的地; 空间模式; 环京津地区; 旅游中心地;
D O I
10.14178/j.cnki.issn1007-2101.2016.01.022
中图分类号
F512.7 [地方交通运输概况];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旅游交通与旅游资源相匹配是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式开发的重要基础。以旅游中心地理论和旅游点—轴空间结构理论为基础,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法和交通通达指数法对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及旅游景区通达性进行测算,认为旅游资源分布趋于聚集性状态,旅游交通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格局,旅游外部交通较为发达,区域交通发展滞后,旅游景区通达性较差。提出环京津地区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式开发四种类型:太行山区旅游链模式;张家口-承德基地型旅游模式;承德—秦皇岛—唐山区域游览型旅游模式;白洋淀、衡水湖和吴桥杂技大世界单一目的地旅游模式。建设环京津旅游交通大环线和三级旅游中心地,为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式开发提供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玛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J].
周生超 ;
石培基 ;
李巍 ;
王毅品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04) :195-200
[2]   交通通达性与省域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J].
毕丽芳 ;
马耀峰 .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3, 26 (01) :124-128
[3]   福建省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特征的分形研究 [J].
林岚 ;
杨蕾蕾 ;
戴学军 ;
孙贻洁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7 (06) :95-100
[4]  
Central Places in Southern Germany. Christaller,W,translated by Barkin. . 1933
[5]  
产业经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苏东水主编, 2000
[6]  
旅游规划原理[M]. 中国旅游出版社 , 吴必虎, 2010
[7]   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 [J].
吴必虎 ;
唐子颖 .
人文地理, 2003, (01) :1-5+28
[8]   基于大区域尺度的大众交通旅游职能效应 [J].
汪宇明 ;
赵中华 .
经济地理, 2007, (02) :332-335
[9]   基于旅游行业的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 [J].
李林 ;
杜军平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43-47
[10]   成长型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以延安为例 [J].
王宝平 ;
霍云霈 ;
杨新军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83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