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形上内蕴

被引:4
作者
杨国荣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
关键词
道德; 价值; 善; 伦理关系; 存在;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1.05.008
中图分类号
B82 [伦理学(道德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道德哲学以“善如何可能”为其题中之义。从终极的层面看,道德所指向的善,总是落实于人自身的存在,在这一意义上,善如何可能,同时也意味着存在的完善何以可能。人的存在本身包含多重面向,从外在的行为,到内在的德性,从主体间的交往,到自我的实现,从普遍的社会秩序,到广义的社会生活,存在的完善体现于不同的方面。以人自身的存在为出发点,道德所指向的善在个体之维表现为通过潜能的多方面实现而“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走向真实具体的存在,在社会之维则表现为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必要的历史前提,并使社会本身达到健全的形态。作为存在的两重面向,二者本质是统一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5+114 +114-22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