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研究——基于TVP-SV-FA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24
作者
戴金平 [1 ]
刘东坡 [2 ]
机构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2]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动态有效性; TVP-SV-FAVAR模型;
D O I
10.13516/j.cnki.wes.2016.12.003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文章基于中国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FAVAR)模型,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考虑在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货币政策能够对产出和通胀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控;相较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作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作用同样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对物价水平的调控效果在危机之后逐渐改善;数量型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进出口、银行信贷等的调控效果较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存贷款利率、人民币汇率以及股票市场等的调控效果更好。文章研究结果也表明,"价格之谜"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甚至根本消除。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4+132 +13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冲击效应研究 [J].
陈浪南 ;
田磊 .
经济学(季刊), 2015, 14 (01) :285-304
[2]   中国市场化改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演变——基于DSGE的模型分析 [J].
林仁文 ;
杨熠 .
管理世界, 2014, (06) :39-52+187
[3]   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 [J].
周小川 .
中国金融, 2013, (02) :9-14
[4]   中国的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吗?——基于Fisher-Seater定义的研究 [J].
张卫平 ;
李天栋 .
经济研究, 2012, 47 (04) :89-100
[5]   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 [J].
盛松成 ;
吴培新 .
经济研究, 2008, 43 (10) :37-51
[6]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分析:1994-2004 [J].
盛朝晖 .
金融研究, 2006, (07) :22-29
[7]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 [J].
陈飞 ;
赵昕东 ;
高铁梅 .
金融研究, 2002, (10) :25-30
[8]   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国1993-2001年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 [J].
周英章 ;
蒋振声 .
金融研究, 2002, (09) :34-43
[9]   长期货币中性:理论及其中国的实证 [J].
陆军 ;
舒元 .
金融研究, 2002, (06) :32-40
[10]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nes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a FAVAR model[J] . John Fernald,Mark M. Spiegel,Eric T. Swans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