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氮素淋溶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邹诚
[1
,2
]
徐福利
[1
]
闫亚丹
[1
,2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氮素淋溶;
NO-3-N淋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剖面NO-3-N、NH+4-N、有机质和全氮分布的测定,论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氮素淋溶的影响,对当地农业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在200 cm内土壤NO-3-N最大值都出现在200 cm处,其中日光温室最大为20.36 mg/kg。土壤NH+4-N在200 cm内是较均匀的分布在10~25 mg/kg。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剖面土壤NH+4-N、有机质和全氮分布没有影响。随着深度的变化对土壤NH+4-N分布也没有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土壤剖面的分布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60 cm以下有机质保持在1.07~5.95 g/kg,全氮保持在0.12~0.35 g/kg。根据试验结果得出,土壤氮素淋溶的主要成分是NO-3-N,土壤NO-3-N淋溶程度与降雨、灌溉、施肥量呈正比,在坡地的淋溶较少。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6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