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64
作者
宋林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研究进展; 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5 [岩溶(喀斯特)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喀斯特地貌研究在 2 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巨大进展 ,特别自 80年代 ,喀斯特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学科相结合 ,借助于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 ,开辟了许多研究领域 ,加速了喀斯特地貌理论与应用的发展。本文着重评述了喀斯特地貌的演化 ,喀斯特溶蚀强度与速率 ,深部喀斯特发育机理 ,生物喀斯特和喀斯特与古环境等方面的新进展 ,展望了 2 1世纪初将在喀斯特生态系统、古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风景旅游洞穴环境的改善与景观风化的防治、实验和量化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等方面将得到加强和取得丰硕成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2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 [1] 路南石林地区土壤空气中CO2浓度分布规律与土下溶蚀形态研究
    梁福源
    宋林华
    王富昌
    郑炳元
    张丽萍
    [J]. 中国岩溶, 2000, (02) : 79 - 86
  • [2] 浙江瑶琳洞风化碳酸钙景观复生试验中CO2吸收动力学研究
    宋林华
    杨京蓉
    林钧枢
    王来洪
    [J]. 中国岩溶, 1999, (04) : 13 - 23
  • [3] 土壤碳作为湿润亚热带表层岩溶作用的动力机制:系统碳库及碳转移特征
    潘根兴
    曹建华
    何师意
    陶于祥
    孙玉华
    滕永忠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3) : 49 - 52
  • [4] 浙江瑶琳洞风化碳酸钙景观复生试验
    宋林华
    杨京蓉
    林钧枢
    王来洪
    俞锦标
    张汝凡
    谭明
    [J]. 地理研究, 1999, (02) : 88 - 95
  • [5] 洞穴碳酸盐微层研究及其发展方向
    王先锋,刘东生
    [J].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3) : 75 - 80
  • [6] 流动CO2-H2O系统中方解石溶解动力学机制——扩散边界层效应和CO2转换控制
    刘再华
    Wolfgang Dreybrodt
    [J]. 地质学报, 1998, (04) : 340 - 348
  • [7] 高分辨率洞穴石笋稳定同位素应用之一——京津地区500a来的气候变化——δ18O记录
    李红春
    顾德隆
    LowelD.Stott
    陈文寄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2) : 181 - 186
  • [8] 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灰度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意义——Ⅰ.微层显微特征
    秦小光
    刘东生
    谭明
    李铁英
    吕金波
    丁仲礼
    刘嘉麒
    聂高众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1) : 91 - 96
  • [9] 岩溶土壤中CO2浓度、水化学观测及其与岩溶作用关系
    何师意
    徐胜友
    张美良
    [J]. 中国岩溶, 1997, (04) : 39 - 44
  • [10] 北京石花洞内CO2的监测与评价
    张蔷
    赵淑艳
    赵习方
    [J]. 中国岩溶, 1997, (04) : 45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