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综合功能区划的区域实践——以东北地区为例
被引:23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楚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金凤君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来源
:
地理科学进展
|
2007年
/ 06期
关键词
:
主体功能区;
综合功能区划;
东北地区;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国土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划的空间发展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组织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本研究基于对东北地区空间发展的总体情况的概观,结合利用GIS数据库分析所获的区域开发综合评价结果,遵循一定的区划原则,获得了东北地区未来振兴的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初步方案,对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编制,尤其是空间总体布局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同时本研究所遵循的"全局判断——分区评价——方案确定"的基本框架对于其他区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具有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7+146 +14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王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
王丽
;
左其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
左其亭
;
高军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
高军省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4)
:86
-92
[2]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
-350
[3]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探讨
[J].
张永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永勇
;
夏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夏军
;
王中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中根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2)
:126
-132
[4]
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兼论划分指数的设计方案
[J].
李军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李军杰
.
中国经贸导刊,
2006,
(11)
:45
-46
[5]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邵晓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邵晓梅
;
刘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刘庆
;
张衍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张衍毓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2)
:85
-95
[6]
关于开展中国综合区划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燕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度
;
葛全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葛全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绍洪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雪芹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戴尔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镱锂
;
杨勤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杨勤业
.
地理研究,
2005,
(03)
:321
-329
[7]
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支持下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新方法论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闯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6)
:1
-9
[8]
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郭亚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郭亚军
;
董会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董会娟
;
王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王杨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172
-174
[9]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强度评价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炳中
;
包浩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
包浩生
;
彭补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
彭补拙
.
地理科学,
2000,
(03)
:218
-223
[10]
东北地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金凤君等, 2006
←
1
2
→
共 12 条
[1]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王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
王丽
;
左其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
左其亭
;
高军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
高军省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4)
:86
-92
[2]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
-350
[3]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探讨
[J].
张永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永勇
;
夏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夏军
;
王中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中根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2)
:126
-132
[4]
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兼论划分指数的设计方案
[J].
李军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李军杰
.
中国经贸导刊,
2006,
(11)
:45
-46
[5]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邵晓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邵晓梅
;
刘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刘庆
;
张衍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张衍毓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2)
:85
-95
[6]
关于开展中国综合区划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燕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度
;
葛全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葛全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绍洪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雪芹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戴尔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镱锂
;
杨勤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杨勤业
.
地理研究,
2005,
(03)
:321
-329
[7]
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支持下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新方法论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闯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6)
:1
-9
[8]
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郭亚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郭亚军
;
董会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董会娟
;
王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王杨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172
-174
[9]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强度评价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炳中
;
包浩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
包浩生
;
彭补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
彭补拙
.
地理科学,
2000,
(03)
:218
-223
[10]
东北地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金凤君等, 2006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