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

被引:18
作者
白洁 [1 ]
王学恭 [2 ]
赵成章 [2 ,3 ]
机构
[1] 天水师范学院
[2]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3]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关键词
绿洲; 协调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 河西走廊;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0.01.02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约束性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5个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及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绿洲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水平均很低,尚不存在良好协调发展区域;绿洲协调发展能力呈现为嘉峪关>金昌>张掖>酒泉>武威的顺序,嘉峪关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生态滞后型区域;金昌、张掖、酒泉、武威同属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其中金昌、酒泉属于生态经济同步型区域,张掖、武威属于经济滞后型区域,据此提出各绿洲的发展方向与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J].
吴建寨 ;
李波 ;
张新时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1) :2554-2558
[2]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经济能值分析 [J].
张军民 .
经济地理, 2007, (03) :489-491
[3]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 [J].
熊鹰 ;
曾光明 ;
董力三 ;
焦胜 ;
陈桂秋 .
地理学报, 2007, (04) :397-406
[4]   干旱区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J].
张宏元 ;
杨德刚 ;
王野 ;
马文红 .
干旱区地理, 2007, (01) :135-140
[5]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 [J].
黄和平 ;
毕军 ;
李祥妹 ;
张炳 ;
杨洁 .
生态学报, 2006, (08) :2578-2586
[6]   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研究 [J].
邵波 ;
陈兴鹏 .
干旱区地理, 2005, (01) :136-141
[7]   城郊县域生态经济协调状态与发展能力分析——以河北新乐市为例 [J].
王书华 ;
张义丰 ;
毛汉英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1) :96-104
[8]   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衡量研究 [J].
叶民强 ;
张世英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 (08) :55-58
[9]   河西走廊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势分析 [J].
谢强 ;
方创琳 .
干旱区地理, 2001, (01) :74-79
[10]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J].
程国栋 ;
张志强 ;
李锐 .
地理科学, 2000, (06) :50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