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成矿壳层”与“热隆构造”

被引:9
作者
余达淦
吴仁贵
机构
[1] 东华理工学院
关键词
铀成矿壳层; 热隆构造; 剥离断层; 古大地水准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铀富集成矿在垂向分布上受一定标高控制,形成具上限和下限的空间层带(俗称成矿壳层)。这个层带的出现受构造及地球化学环境的双重控制,下限面为韧脆性构造转换面,铲状断裂系的下铲面,以剥离断层为界面,是岩石温度变化的突变面、构造环境(压、张)反差明显的变化面,也是酸、碱分离及氧化还原交替的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的转换面,构成铀“成矿壳层”的底面;上限面为古大地水准面,是地壳表面重力向量的势能等值面,它控制了区域侵蚀基准面、潜水面、渗入水的氧化还原渗透面、上升的深部溶液与下降水的混合面,是铀成矿壳层的上界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华南中生代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外接触带型铀矿找矿思路(Ⅰ) [J].
余达淦 .
铀矿地质, 2001, (05) :257-265
[2]   还原体(体系)与富铀矿的形成 [J].
余达淦 .
铀矿地质, 1989, (06) :343-349+336
[3]  
碱交代作用地球化学原理.[J].杜乐天.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6, 01
[4]  
铀资源地质学.[M].余达淦;吴仁贵;陈培荣编著;.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5]  
中国热液铀矿基本成矿规律和一般热液成矿学.[M].杜乐天著;.原子能出版社.2001,
[6]  
变质核杂岩及剥离断层的控矿构造解析.[M].傅昭仁等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