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建造中汞矿床形成过程中汞的存在形式及重金属分异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4
作者
陈履安
机构
[1] 贵州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汞矿; 热力学; 氯络合物; 硫化物络合物; 分异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有关资料笔者推断,形成碳酸盐建造中的汞矿床的运矿流体可能是一种富含氯离子Cl-和硫氢离子HS-的pH≈pH_中而多为pH>pH_中、温度<200℃的热水溶液。借助于这种溶液模型,本文用热力学方法分别计算了运矿和成矿条件下汞、铅、锌的硫化物作为氯络合物和作为S(-Ⅱ)的络合物的溶解度。结果表明,运矿流体中汞的主要运移形式是硫氢络合物而不是氯络合物。在运矿流体的作用下,矿源层中的汞和锌以硫氢络合物运移,而铅不被搬运。然而在成矿条件下,汞作为辰砂而成矿;锌则转变为氯络合物而继续运移;同时成矿层中的铅也可作为氯络合物而运移。因此,造成了重金属的分异。讨论了成矿过程中重金属汞、铅、锌的分异,探讨了这类汞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单汞矿床单一性的内在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8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HgS-Cl--H2O体系中汞矿物的稳定场和其溶解类型的优势场的Eh-pH图及其地质意义 [J].
陈履安 .
地质论评, 1984, (02) :114-125+202
[2]   试论湘西汞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J].
包正相 .
地质与勘探, 1983, (05) :15-21
[3]   关于铁运移形式的某些问题的探讨 [J].
曾贻善 .
地质学报, 1980, (01) :44-51
[4]  
中国汞矿成因及其找矿预测[M]. 贵州人民出版社 , 花永丰编著, 1982
[5]  
冶金溶液热力学原理与计算[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傅崇说 编著, 1979
[6]  
简明地球化学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简明地球化学手册》编译组 编译,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