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苹果垂柳形树冠光照参数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张晶楠 [1 ,2 ]
张淑燕 [1 ]
孙培琪 [1 ]
刘婧 [1 ]
王杰 [3 ]
李宪利 [1 ,2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关键词
垂柳形; 富士苹果; 光照分布; 果实品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1.1 [苹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垂柳形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树冠分格法系统研究了红富士苹果采用垂柳形树形整形后的树体光照分布状况,光照分布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垂柳形苹果树冠内光照分布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相对光强递减,水平方向分布从树冠内膛到外围差异较小,无效光区和高光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仅占20.56%,其树形在相对光照方面优于其他树形。处于不同叶幕部位的叶片,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比叶重与光照分布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一致性,说明光照分布对树体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比叶重的影响较大。果实品质垂直和水平分布也与光照垂直和水平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树冠中、上层和中、外部为高品质分布区;果实质量、果实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在同一树冠的不同部位最大差异幅度分别达到81.31%、2.25%、13.79%、36.69%、174.12%、230.04%、22.49%和140.68%,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对果实着色方面影响也较大。该研究中,垂柳式苹果树形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可达到15.61%和24.18%,果实品质与着色均优于其他树形。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0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Modeling canopy openness and understory gap patterns based on image analysis and mapped tree data.[J].Janet Silbernagel;Melinda Moeur.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1, 1
  • [2] Planting density; above-ground dry-matter partitioning and fruit quality in greenhouse-grown `Flordaprince' peach (Prunus persica L..Batsch) trees trained to ``free-standing Tatura''.[J].Caruso;Giovannini;Marra;Sottile.The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Biotechn.1999, 5
  • [3] 果树生理学.[M].曾骧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 [4] ‘丰水’梨棚架与疏散分层冠层结构特点及产量品质的比较
    伍涛
    张绍铃
    吴俊
    肖家欣
    吴华清
    刘吉祥
    张华
    吴桂法
    [J]. 园艺学报, 2008, (10) : 1411 - 1418
  • [5] 黄金梨棚架树体结构相对光照强度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岳玉苓
    魏钦平
    张继祥
    王小伟
    刘军
    张强
    [J]. 园艺学报, 2008, (05) : 625 - 630
  • [6] 红富士苹果改形过程中不同树形光照分布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苏渤海
    范崇辉
    李国栋
    张军科
    韩明玉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 158 - 162
  • [7] 不同颜色果袋对李果实着色及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学英
    张上隆
    叶正文
    骆军
    李世诚
    [J]. 果树学报, 2007, (05) : 605 - 610
  • [8] 苹果树形改造对树冠结构和冠层光合能力的影响
    张显川
    高照全
    付占方
    方建辉
    李天红
    [J]. 园艺学报, 2007, (03) : 537 - 542
  • [9] “富士”苹果树3种树形光照分布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刘业好
    魏钦平
    高照全
    王小伟
    魏胜林
    [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3) : 353 - 357
  • [10] 富士苹果高干开心形光照分布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
    魏钦平
    鲁韧强
    张显川
    王小伟
    高照全
    刘军
    [J]. 园艺学报, 2004, (03) : 291 -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