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而不盟:国际安全合作中的准联盟理论

被引:27
作者
孙德刚
机构
[1]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关键词
联盟理论; 准联盟理论; 准联盟外交; 国际安全机制;
D O I
10.13569/j.cnki.far.2007.06.011
中图分类号
D814.1 [区域性组织和会议];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准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实体在次级安全合作方针之上形成的安全管理模式,它与联盟、松散联盟、联合和协约等范畴之间存在类别上的差异。准联盟成员出于安全合作目的聚合力量,却不为安全合作签订正式盟约,体现出"联而不盟"之特点。准联盟构建的隐性逻辑是安全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认知共同体或价值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后冷战时期,准联盟外交日趋频繁,这对当今世界的联盟体系将产生"侵蚀"作用。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展,准联盟将成为其维护安全、提高地位和拓宽海外利益的重要借助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 [J].
于铁军 .
欧洲, 1999, (05) :14-25
[2]  
美国的亚太联盟[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王帆, 2007
[3]  
联盟理论与美国的平盟战略[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汪伟民, 2007
[4]  
大国政治的悲剧[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J.Mearsheimer)著, 2003
[5]  
美国联盟战略研究[M]. 国防大学出版社 , 陈效卫著, 2002
[6]  
Subterranean Alliances:America’s Global Proxy Network. Michael T.Klare.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Af-fairs . 1989
[7]  
Alliance Politics. Glenn H.Snyder.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