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口群铜矿床的成矿时限及其意义

被引:5
作者
丁振举
刘丛强
姚书振
周宗桂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
[2] 不详
[3]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碧口群; 成矿时限; 同位素;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99.04.011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碧口群铜矿床作为早期同生喷流,后期受变质改造的沉积一变质改造型矿床,其保留有同生沉积的纹层构造和后生叠加改造的脉状构造。脉状硫化物Sr同位素及含矿石英脉的Ar同位素定年分别给出329Ma和211.3Ma,说明脉状硫化物的成矿时限在329-211Ma左右。由于该年龄明显小于矿体围岩的Sin-Nd、Rb-Sr年龄,所以该年龄反映了碧口群矿床的后期叠加成矿的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368 / 3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南秦岭中~晚元古代火山岩性质与前寒武纪大陆裂解 [J].
夏林圻 ;
夏祖春 ;
徐学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237-243
[2]   秦岭变质地层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张宗清 ;
张国伟 ;
付国民 ;
唐索寒 ;
宋彪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216-222
[3]   滇西泸水钨锡矿床40Ar-39Ar法成矿年龄研究 [J].
邱华宁,戴 谟,蒲志平 .
地球化学, 1994, (S1) :93-102
[4]   秦巴地区碧口群时代层序、火山作用及含矿性研究 [J].
赵祥生 ;
马少龙 ;
邹湘华 ;
修泽雷 .
西北地质科学, 1990, (29) :1-144
[5]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陈好寿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