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eoKSCloud的地震影响场分析云服务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2
作者
巫建伟 [1 ]
陈崇成 [1 ]
吴小竹 [1 ]
林剑峰 [1 ]
黄昭 [2 ]
张锦福 [2 ]
郑师春 [2 ]
张颖 [2 ]
机构
[1] 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福建地震灾害预防中心
关键词
地震影响场; 烈度速报; 场地校正; 地理知识云服务系统; GeoKSCloud;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93.09 [];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80402 ;
摘要
地震发生后处于不同地震烈度区域的地物受灾程度不同。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影响或波及范围内地震烈度空间分布,是震后应急救援的重要依据和主要参数。依托云计算技术,以云服务方式构建地震烈度速报系统,提供可扩展、可配置、开放透明的地震影响场分析应用服务,将是我国烈度速报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中的一项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本文依托研究小组自主研发的地理知识云服务系统GeoKSCloud,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在提出适用于福建省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地校正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地震影响场分析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工作,分析了地震影响场分析云服务的运行机制和服务组合工作流;实现了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方法、场地放大因子校正方法、网格点场地类别属性获取、网格点沿地震衰减长短轴方向的坐标变换等相关原子服务的云服务封装,以及支撑数据云存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云服务门户的开发与集成;最后,以1604年发生在泉州近海7.5级大地震为震例,在云服务门户进行了全省范围内所有等间距网格点地震峰值加速度(基岩PGA和地表PGA)的计算、插值,并进行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因充分考虑了具体场地的放大效应,构建的地震影响场分析云服务,不仅较传统单凭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确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方法更加精细化,而且提供的服务与传统的网络服务相比具有可扩展、可配置、开放透明等明显优势,可为我国烈度速报系统研究与应用提供一个共性技术与支撑服务平台,创新地震烈度速报的运营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695 / 70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基于NoSQL的海量空间数据云存储与服务方法
    陈崇成
    林剑峰
    吴小竹
    巫建伟
    连惠群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3, (02) : 166 - 174
  • [2] 地震应急指挥协同技术平台设计研究
    姜立新
    帅向华
    聂高众
    杨天青
    席楠
    李晓杰
    [J]. 震灾防御技术, 2012, 7 (03) : 294 - 302
  • [3] 地震应急联动信息服务技术平台设计探讨
    姜立新
    帅向华
    聂高众
    杨天青
    席楠
    李晓杰
    [J]. 震灾防御技术, 2011, 6 (02) : 156 - 163
  • [4] 四川地区地震动峰值衰减规律研究
    康兰池
    金星
    [J]. 地震学报, 2009, 31 (04) : 403 - 410+477
  • [5] WebGIS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吴微微
    杨建思
    李谊瑞
    范灵春
    [J]. 国际地震动态, 2009, (03) : 20 - 27
  • [6] 基于美国NGA项目的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靳超宇
    廖旭
    黄河
    俞言祥
    [J]. 东北地震研究, 2009, 25 (01) : 70 - 75
  • [7] 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特征初步分析
    于海英
    王栋
    杨永强
    卢大伟
    解全才
    张明宇
    周宝峰
    江纹乡
    程翔
    杨剑
    [J]. 震灾防御技术, 2008, 3 (04) : 321 - 336
  • [8] 基于GIS的地震影响场设计与应用
    聂树明
    [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8, (04) : 546 - 555
  • [9] 四川及邻区地震动衰减关系
    雷建成
    高孟潭
    俞言祥
    [J]. 地震学报, 2007, (05) : 500 - 511+560
  • [10] 重庆及邻近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李英民
    蔡辉腾
    韩军
    黄金国
    [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7, (01) : 17 -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