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中贿赂犯罪罪名体系的调整——以《刑法修正案(七)》颁行为背景的思索

被引:20
作者
于志刚 [1 ,2 ]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2]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受贿; 行贿; 罪名; 法条关系; 职务犯罪; 立法完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92 [贪污贿赂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中国刑法中贿赂犯罪的罪名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逻辑冲突和内在矛盾。《刑法修正案(七)》的颁行凸显了此种体系的不和谐。以《刑法修正案(七)》的颁行为背景反思受贿犯罪罪名体系的合理化,进而思考行贿犯罪罪名体系的合理化,推动贿赂犯罪罪名体系的全面合理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立法、司法价值。同时,在职务犯罪二元化立法模式的背景下应当坚持确定罪名的统一标准和反思影响罪名统一性的干扰因素,防止罪名确立中"自然人"和"单位"次级二元划分标准的介入。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论斡旋受贿犯罪 [J].
马克昌 .
浙江社会科学, 2006, (03) :70-75
[2]   斡旋受贿若干争议问题刍议 [J].
朱本欣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3, (02) :56-60